——科學守護生命通道,讓營養(yǎng)與愛同行
鼻飼管是許多無法自主進食患者的“生命線”,但這條通道的維護需要專業(yè)與耐心。從置管到日常護理,每一步都關乎患者的安全與康復。本文結合臨床指南與專家建議,總結10個關鍵步驟,助您輕松掌握鼻飼管護理精髓。
步驟1:精準置管,確保安全
體位選擇: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,無法坐立者可仰臥,頭后仰以增大咽喉通道弧度。
標記長度:測量鼻尖至耳垂、耳垂至劍突的距離,成人插管深度約45-55cm。
潤滑插管:用石蠟油潤滑鼻飼管前端,沿鼻孔緩慢插入,至咽喉部(10-15cm)時囑患者吞咽,或喂少量溫水輔助。
確認位置:通過回抽胃液、聽氣過水聲或觀察氣泡法確認鼻飼管在胃內(nèi),避免誤入氣道。
步驟2:妥善固定,防止移位
固定方法:用醫(yī)用膠布將鼻飼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頰部,避免牽拉或滑脫。
日常檢查:每日觀察鼻飼管外露刻度,記錄是否與初始長度一致,防止脫出或盤曲。
步驟3:科學喂養(yǎng),營養(yǎng)均衡
食物選擇:優(yōu)先選用高蛋白、低脂、易消化的流質食物,如牛奶、豆?jié){、米湯、肉末湯、蔬菜汁等。
溫度控制:鼻飼液溫度保持在38-40℃,可用手腕內(nèi)側試溫,避免過冷刺激胃腸道或過熱燙傷黏膜。
少食多餐: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,間隔2-3小時,防止胃潴留或反流。
步驟4:規(guī)范操作,預防誤吸
體位要求:鼻飼時抬高床頭30-45°,鼻飼后保持該體位30分鐘以上,利用重力減少反流。
緩慢推注:使用注射器或營養(yǎng)泵勻速注入鼻飼液,避免速度過快引發(fā)嗆咳。
沖管清潔:鼻飼前后用20-30ml溫水沖洗鼻飼管,防止食物殘留堵塞。
步驟5:定期口腔護理,預防感染
清潔方法: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黏膜、牙齒及舌苔,保持濕潤,減少細菌滋生。
鼻腔護理:用棉簽蘸溫水清潔鼻腔分泌物,交替更換固定位置,防止壓瘡。
步驟6:密切觀察,及時應對異常
異常信號:
腹瀉:可能與鼻飼液溫度過低、污染或灌注量過多有關,需調(diào)整方案。
胃潴留:鼻飼前抽吸胃液>150ml,提示胃排空延遲,需減少鼻飼量或延長間隔時間。
嗆咳、呼吸困難:可能誤吸,立即停止鼻飼,取頭低右側臥位,清理氣道。
步驟7:預防堵塞,保持通暢
堵塞原因:食物殘渣、藥物未碾碎或鼻飼液黏稠。
處理方法:用溫水加壓沖洗,交替負壓抽吸,必要時更換鼻飼管。
步驟8:定期更換管道,降低感染風險
更換周期:硅膠管每月更換,橡膠管每周更換(具體依材質和產(chǎn)品說明)。
注意事項:更換時嚴格無菌操作,避免損傷鼻腔黏膜。
步驟9:心理支持,緩解焦慮
溝通陪伴:長期鼻飼患者易產(chǎn)生抑郁情緒,家屬需多陪伴、鼓勵,通過音樂、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。
尊重感受:即使無法自主進食,仍可通過氣味、觸覺等刺激提升患者舒適感。
步驟10:緊急情況,立即就醫(yī)
需就醫(yī)的情況:
鼻飼管脫出或嚴重堵塞無法疏通。
持續(xù)嘔吐、嘔血、黑便。
高熱、劇烈腹痛、呼吸困難。
意識狀態(tài)改變(如嗜睡、躁動)。
結語:科學護理,讓生命通道更暢通
鼻飼管護理不僅是技術活,更是愛心與耐心的體現(xiàn)。從置管到日常維護,每一步都需嚴謹細致。家屬與醫(yī)護人員需緊密配合,定期評估患者營養(yǎng)狀況,動態(tài)調(diào)整護理方案。愿每一位鼻飼患者都能在科學護理下,吃得安心、養(yǎng)得健康,早日恢復自主進食的能力!